分享好友 文章首页 文章分类 切换频道

请学会给孩子恰到好处的挫折~

2024-04-16IP属地 河南00亲子家庭郑道心理

最近有个孩子的母亲来到工作室,想解决一下孩子在幼儿园的适应不良问题。问到细节,她提到最近工作比较忙,就把孩子放学后学琴的接送和陪同任务委托给了孩子爸爸。几次之后,这位妈妈就发现爸爸从来没有在接孩子上课的时候带上开水以及水果、零食,孩子每次下课都是饿得嚷着要吃东西才去买。

 

“我觉得他还是不会带孩子,得好好练练,”这位妈妈叹了口气。

这是一个焦虑的妈妈,生怕孩子照顾的有什么闪失让孩子受了委屈,平时不仅自己小心翼翼,对孩子的父亲、幼儿园的老师也不能放心,孩子在幼儿园本来稍微有些情绪问题,但是经过妈妈的焦虑被放大了,造成了孩子现在适应不良的症状。

当今的很多年轻父母,因为越发重视对子女的养育,学习了很多的育儿知识,又因为有足够的物质条件,在各个方面都能够最大程度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创造孩子成长发展的各种条件,这些父母已经是相当“称职”了。可是像对待婴儿一般体贴入微的照顾,对于一个成长中羽翼渐丰的孩子,是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呢呢?

电影《小王子》里小王子用玻璃罩子来保护他心爱的玫瑰,怕她遭受风吹雨打,可是玫瑰说:“夜晚的凉风对我有好处。”当小王子终于返回找到他的玫瑰,却发现曾经那般艳丽高贵的玫瑰已经枯萎,花瓣凋落一地。

适当的饥饿,适当的寒凉,在我们的身体能够忍受的范围内,是一种良性的刺激,能够激发身体自身的免疫机能,刺激生长发育,恰恰是对孩子有好处的。“若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这句古话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积食会造成内热带来感冒发烧便秘等等问题,衣服穿多了捂得小手小脚太热也会生病,这些育儿的理念大部分家长都懂得。但是这个道理不仅仅适用于生理角度的健康和成长。

在心理学上提出了一个概念“恰到好处的挫折(optimalfrustration),它假定一个人能够忍受某种心理刺激的数量是X。那么超过X就是一种创伤,在X之内是恰到好处的挫折,能够促进人的成长。“就像儿童在之后要接触的社会环境一样,在早期母婴关系中最重要的方面是‘恰到好处的挫折’这一原则。这种可以忍受的失望……促使内在心理结构的建立,为自我安抚提供基础。”一个被母亲完全满足的孩子(或者说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溺爱”)其实同时也被剥夺了主动、创造性的去满足自己未实现的需求的机会。进一步说,就是扼杀了一个人的创造力。

相信有人听说过“挫折商”的概念,挫折商也叫逆商,它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同样的打击,挫折商高的人产生的挫折感低,而挫折商低的人就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有研究显示,挫折商高的人手术后康复快,销售业绩也远远超过一般人,在公司中升迁的速度也快得多。高挫折商是可以培养的,并且最好是从小培养,所以许多教育机构都在提倡挫折教育。

其实,我们不必花费时间和金钱专门去安排孩子接受挫折教育,身为父母或者其他的养护人,我们自己只需要稍稍放松自己紧绷的神经,让娇嫩的玫瑰花感受一下阳光的灼热,吹吹夜晚的凉风,经历雨水的洗礼 - 这一切都是大自然中的生命生长发育所必经的历程,本身所包含的“挫折”就恰到好处了。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跑着跑着不小心摔倒了或者和别的孩子因为抢玩具打起来;在学龄阶段,遇到作业中的问题做不出来或者被老师单独谈话了……这些时刻,作为家长的你,是不是第一时间就想冲上去,用自己的力量把孩子从他的“困境”里解救出来,甚至恨不得自己替他一手摆平问题?

且慢!稍微耐心的等待一下,看看你的孩子自己会怎么反应,怎么处理?如果 不行,你再伸手救援也不迟。你可能会看到,摔倒的孩子自己很快从地上爬起来,拍拍小手,笑嘻嘻地接着跑向他的同伴;扭打了一会儿,你的孩子也许会认输了去玩别的玩具,也许会跑去找老师解决,也许和小朋友商量好大家轮流玩;作业中的问题,也许自己动动脑筋能找到一些思路,也许会和同学通个电话讨论;老师谈话之后孩子也许主动想和你谈谈表达一下看法,也许跑到体育场上去打球发泄一下。如果你担心孩子承受不了这些挫折,匆匆上阵来个三下五除二,问题当时很快就解决了,但是下次呢?下下次呢?逐渐的,你成为解决孩子各种问题的关键人物,孩子的问题变成了你的问题,孩子今后还有机会去学会独立面对未来生活中的挫折与考验么?

我们接待过的抑郁症患者中,许多人从幼年到青春期乃至踏入社会之前,都有着顺风顺水的成长历程,从小在父母的精心养育之下,加上自己不错的天分和勤奋努力,一路走来都是好学生、好孩子,他们为何后来会得抑郁症呢?人生的路终究不可能一直都是坦途,在开始走入社会独立面对生活的时候,他们在工作、婚恋或者家庭生活中遇到了以前没有的困难、挫折、失败,面对问题他们不知如何去应对,因为他们的父母未曾帮助他们认识到生活的真相,以及如何面对种种的不如意。在很多抑郁症患者看来,生活本来应该一帆风顺,“不该”是现在这个样子,现在出了问题,这种挫败感太糟糕了,所以他们常常会出现逃避和否认现实的倾向。

有人可能会说,我怕掌握不好分寸,怎么办?对此,我们说,这是因为很多为人父母者不能够充分相信生命自身的潜能。其实,任何人,在没有过多的人为干扰和控制下,都具备足够的动力向着自身所能达到的最好结果去努力。就像一棵种子,哪怕落在高山之巅的石缝中,只要基本的条件具备,一样也会顽强的生长出幼苗。

生命的力量与潜能不能不让人敬畏。很多“称职”的父母在精心照料之余,所欠缺的就是满怀信心的打开罩子,给玫瑰花透透气,欣喜的看着自己心爱的花朵在大自然的阳光雨露滋润中一天天茁壮成长。

你觉得呢?

反对 0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