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文章首页 文章分类 切换频道

父母四阶段成长指南:从觉醒到持续赋能 现实案例应用

2025-08-09IP属地 河南20

亲子关系培养

现实案例应用:以下结合 "孩子拖延写作业""沉迷手机""拒绝上学" 三个常见现实场景,用具体案例说明四个阶段的实际应用,每个场景贯穿完整的阶段操作,方便家长对照参考:

现实场景一:孩子拖延写作业(小学3年级)

背景:孩子每天放学回家先玩玩具,作业要拖到晚上9点后才开始,父母催一次骂一次,孩子要么哭闹要么假装没听见,亲子关系紧张。

1. 共情阶段:先处理自己的情绪,再面对孩子的问题

旧做法:看到孩子玩玩具,父母立刻发火:"都几点了还不写作业!你是不是故意气我?"(只指责孩子,忽略自己的情绪根源)

新操作(共情)

父母与孩子共情

2. 指导阶段:用具体言行替代"催促",教孩子方法

旧做法:不停唠叨"快写!""别磨了!",最后直接抢过玩具扔到一边。

新操作(指导)

3. 纵向对比分析:记录细节,看见进步

操作:父母准备"成长记录本",每周记录3个细节:

效果:父母翻记录本时发现:自己减少指责后,孩子的抵触感下降了;给选择权后,孩子的主动性提高了 —— 清晰看到"自己的改变(少催促、给选择)直接带来了孩子的进步"。

父母少指责孩子多陪伴

4. 呈现过去-现在-未来:理解学习的持续性

过去:父母反思"以前总觉得'催就是管',结果孩子越来越叛逆,其实是我没懂'孩子需要自主感'(承认旧观念的局限)。"

现在:通过3周的调整,孩子能按时写作业,但遇到难题时还是会逃避(肯定进步,正视新问题)。

未来:"接下来需要学'如何引导孩子面对难题'(比如教他拆分任务),等他上了初中,作业难度更大,还得学'如何培养他的时间规划能力'(明确下一阶段的学习方向)。"

反对 0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