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所有教育学段里,最优质,发展最快的就是学前教育了。
我甚至可以说,当下中国,只有学前教育在做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指向“人”本身的教育,才是好教育。学前教育是以人为本的,充分研究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特点的教育。所有学段里,学前教育是研究教育对象花费精力最多的。学生在学习期间,读经典原著,了解优秀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这些著作大多对儿童充满“敬畏”,承认生命无法量化,科学力有不逮,于是保持哲学式的反思。这种反思的传统,使学前的毕业生成为老师后,仍旧用大量的时间“观察儿童”,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对儿童的认识。对比一下,当下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了解儿童”和“向儿童学习”。而基础教育以上学段,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怎么教学生”“怎么研究更多内容去教学生”。走进许多幼儿园,学前的老师们会欣喜表达,他们在陪伴孩子过程中,收获许多“哇”时刻,每一次的“哇”与“好棒”,不是刻意的“教育技巧”,而是平等视角下儿童观念的真实进步。如此,经年,学前的老师们成了全中国最懂儿童、最尊重儿童的人。他们与儿童一起共同生活,真正做到了陪伴儿童成长,自己也不断成长。因为学前教育走在对的教育逻辑上,所以发展速度飞快。这里有全中国最好的老师。学前领域的老师,已经具体到从游戏、阅读、艺术、科学等不同领域去理解幼儿的发展阶段特点,在此基础上给予好的支持和回应。以“育人”为视角看过去,他们绝对是教师队伍中专业性最强的群体。这里有全中国最好的“校园”。幼儿园里有当下中国最优质的读物、最先进的玩教具、最好的游戏环境、最有水平的学科启蒙教育。这里有全中国最先进的教育文化。以儿童为主体是评价所有教育活动的起点,“生活化”的教育是幼儿园主动积极的追求,因此形成的师幼之间平等对话、共同生活的样态,是已经实现了的先进教育。许多幼儿园做得相当出色,一点不输国外发达国家幼儿教育。但是,这样了不起的发展,迎来的却是“幼儿园什么都不教”的评价,荒唐无稽。幼儿无法为自己辩护,若是可以表达,他们一定会说,我们在幼儿园里学到了很多很多东西。如果去问问小学生,孩子们会说,对比幼儿园,小学真无聊,课堂无聊、老师无聊、作业无聊,学校生活也无聊。走进幼儿园,我们能看到的,绝对是中国当下最好的学习者以及最棒的学习状态,那里有最灿烂的笑容,最了不起的表达,最有神采的双眼,有最棒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前的工作者应该有充分的自信,相信自己所看到儿童,和自己陪伴儿童所努力过的点点滴滴。那一切都真实有力量,只是尚未被充分看见和肯定。学前所实践的,是那些具有“理想色彩”的教育理论的最优注解,是在中国当下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做出的最了不起的“教育改革”。落后的,是学前以后的所有学段。小学学段不思进取,转嫁教育责任,所以导致家长们产生“幼儿园什么都不教”的荒谬评价。学前的教育工作者们,不要被不专业的批评反噬。反倒应该更积极地言说自己,让其后学段的教育工作者们看过来,是他们需要来学习,需要进步,让“幼小衔接”变成“小幼衔接”。每个学段都有糟糕的老师,都有糟糕的学校。学前内部也有许多仍需要严肃反思和改变的问题。但是相对其他学段而言,学前教育已经形成的教育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会不断影响提高领域内所有老师的教育水平。学前人要做的,是坚定自己,守住这样的努力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