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科普】防御性悲观:“傻悲”的人真的很傻吗?
如果你也喜欢看《脱口秀大会》,那你一定认识鸟鸟,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脱口秀演员!无论是丧丧的平静,“内向、社恐、敏感”的标签,还是一如既往的表演余味强烈,鸟鸟的发言都冷不丁袭击我的生活。
即便考上“北大硕士”,她也担心前路黯淡。鸟鸟曾在《人物》的采访里说:“考上北大,客观来说不是太困难。只是恐惧这是人生中最好的一件事情,此后都是下坡路。这是我思维模式的问题。”
脱口秀
事实上,这种悲观让我感觉内心亲近。它刻画了我身边一大群年轻人的状态:
①感觉未来无望
②对正能量过敏
③对不确定性抱有最坏打算
这种又积极、又悲观的心理状态,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心理学家 Nancy Cantor 就将之命名为:防御性悲观(Defensive pessimism)。
PART01
什么是防御性悲观?
防御性悲观(defensive pessimism):防御性悲观的概念由Nancy Cantor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它指的是人们会在事件发生前,将期待降到比较低的水平,想象出最坏的可能的情境——这看起来让人担心,但它却不是一种消极的自证预言。
防御性悲观
当一个人在处于防御性悲观的情绪里的时候,他们的情绪是冷静的,他们知道这只是数种可能性中最坏的一种而已,并不是唯一和注定的结局。这种防御性悲观的目的也是为了减少最坏可能发生的概率,以及假如真的发生了最坏的情况,也能更好地面对和有条不紊地处理。
PART02
越悲观,越出色?
随着时间的推进,防御性悲观者的自尊和满足感显著增加,在学业上表现更好。并且在个人目标上,他们比同样焦虑的、但不使用防御性悲观策略的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可以说,防御性悲观策略对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好处。这些好处包括:
01减少焦虑,提高控制感
心理学教授 Julie norrem 是“防御性悲观”的主要研究人员,她发现,防御性悲观是一种非常有用的降低焦虑的认知策略。防御性悲观的策略会带你进入到“焦虑的深处”,将“焦虑”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问题”。再根据这些具体“问题”做好充足的准备,以避免坏结果的发生,把关注的焦点转移到防患未然之上,来消除心中的慌乱不安,并预防了危机的发生。也就是说,“如果你不自己亲身体验并进入焦虑,就很难洞察在其中让你感到无助的究竟是什么”。
减少焦虑,提高控制感
02帮助接纳自己的真实感受:
研究表明,当我们内心感到恐惧和焦虑时,试着“保持乐观”只会让情绪更加糟糕。你可能会感知到,自己的大脑在欺骗自己的行为,这种认知失调会增加焦虑感。然而,当使用防御性悲观策略时,我们实际上承认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我是害怕的,我是焦虑的。不需要向它们屈服,让它们阻止努力;相反,你可以识别它们并使用它们。这也正是所谓的“当你正视焦虑和恐惧时,它就开始失去压制你的力量”。
当你正视焦虑和恐惧时,它就开始失去压制你的力量
03把消极的自我对话变成一种优势:
和自我设限不同,防御性悲观涉及的是“过度准备”,它把消极的自言自语变成了一种准备上的优势。防御性悲观,并不是我们常说的,杯子有一半是水,悲观主义者总是倾向于看到有一半是空的。
对防御性悲观者而言,“悲观主义”只是一种工具。他们接纳了“半空杯子”的现实,并通过“悲观”激励自己找到更合适的解决办法。他们的确是“丧”的,但他们同时让“丧”拥有了价值。
PART03
防御性悲观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
01不分状况的盲目悲观
一旦不分状况的盲目悲观,一律使用这种防卫性悲观策略,结果不论大事小事,都把自己搞得昏天黑地,耗尽心力的结果反而会顾此失彼,失误连连。
02过分展示悲观心理
将自己的负面想法被别人当成批评或对其能力的质疑,时常公然吐露心中的焦虑,会让这些负面想法掩盖了自己的其他长处,容易引起不必要的人际误会。
03长期陷入悲观心理
长期来看,防御性悲观者经历了更多的压力,有更多的心理症状,他们的生活满意度也较低。随着时间的延长,他们的内部动机逐渐减弱,人感到精疲力竭,最终影响其成就。
PART04
如何发挥“防御性悲观”的价值
如何更好的发挥“防御性悲观”的价值
1.把悲观当成一种策略
在事前考虑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并一一对应解决方案,使这成为你的常态化思想。
当你遇到一件事的时候,第一反应往往是抱怨、气愤、焦虑等消极情绪。
这时候你需要提醒自己冷静,预测可能发生的消极后果,并进行心理演练,随后制定好计划,期间也可以找别人一起商量。
倘若没有这种条件反射,你可以考虑制定一个21天计划,将拥有这种策略,这种思维当做目标来完成,每天带着防御性悲观去做一件事,养成习惯。
2.避免过分展示悲观
有些时候,你会因为防御性悲观的想法,发现别人生活或者工作中会出现的消极影响。这时候,若是你挑明了,别人或许只是气愤你的挑刺,而不是感激你的提醒。所以,不如以建议代替负面想法,找个安静的地方,先肯定他的做法,理解他这么做的原因,然后再将你的建议和想法说出来,或许能够达到好的效果。
3.把悲观运用在事前。
事前运用悲观,这时候悲观是作为一种心理策略而存在的,对于事情的成功具有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但若是事后运用悲观,悲观则是作为负面情绪而存在,反而使内心饱受压力,失望乃至绝望,这时候你不能只看到所出的差错,你需要去寻找值得肯定的部分,将优劣对比,放下悲观,适当地去处理好那些问题。
4.把握好悲观的度。
过度悲观反而会使你走向另一个极端,在那个极端里,你会失去积极因子,陪伴你的只有消极心理,面对任何事你都只会消极应对。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你需要寻找一个平衡点。在那个平衡点上,你不会过于乐观,也不会因为悲观而迷失心智,以及具备一项可以释放过多的悲观的活动。比如向他人倾诉,比如尝试简单而又有乐趣的事情以重拾信心。只有拥有适度的悲观,才能产生积极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小事,乐观看待也是不错的选择!
写在最后的话
一个正常且健康的社会,应该允许一部分人继续用“防御性悲观”来维持内心秩序。对他们来说,“傻乐”才是扼杀灵魂的扳机。
总之,不要简单认为,嘴上很丧的人一定“有什么问题”。
如果你是一个“乐观向上”的人,那么恭喜,请你继续保持对生活的热情;
如果你是一个“积极向丧”的人,那也恭喜,认清现实的残酷,或许正是你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
以及,看完这篇科普,希望快乐和悲观求同存异,继续好好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