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文章首页 文章分类 切换频道

“烂尾娃”遍地,父母再不懂“优势教养”就晚了

2024-08-05IP属地 河南20枫子男孩派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有着各自不同的优势。

好的教育,不是把孩子塑造成父母想要的样子,而是帮助孩子把优点发挥到极致。

——虎妈

作者 | 枫子

来源 | 男孩派原创

最近鸡娃圈出现了一个新词——烂尾娃。

说的是,普通家庭孩子上了十几年学,美好的时光都浪费在各种毫无意义的考试里。对社会一无所知,高学历却一事无成,要么毕业即失业,要么碌碌无为,人生从此烂尾。

网上一博主就晒出了城市图书馆这样一幕:

早上8点,图书馆就座无虚席了。

因为现在有一大批毕业生,他们找不到工作,只能带着电脑,水杯,充电器,有的还带了午餐便盒,在这里“假装上班”,假装早出晚归,朝九晚五。

认真观察一下就能发现,他们所进行的“工作”,其实就是改简历、刷招聘平台、上网求助及吐槽……

无处安放的焦虑,如同乌云般笼罩在这群人头顶。

为什么苦读十几年,归来却是个“烂尾娃”?

前段时间火上热搜的张锡峰身上也许有我们要的答案。

一直以来,作为一个小镇做题家,学习,就是他生活的全部。成绩,就是他奋斗的唯一目标。

每天,把学习之外的时间压缩到极致,是他读书的日常:

早上5点起床,半睁着眼往教室跑;

晚饭只能在回教室的路上吃;

上厕所的时间都要仔细规划……

他一度以为,只要努力考上重点大学,前途就坦荡了,未来就光明了。

所以他才说自己要去拱城里的白菜。

但上大学他才发现:原来自己除了书本和考试,对其他几乎茫然不知。

他虽努力达成了外界投射给他的目标,但自己的内核却一直空空落落的。

他读的是计算机专业,但他并不喜欢计算机,讨厌写代码。

实习期间,他曾尝试过参加社团、做AI项目、当游戏主播等,也都无一例外废止了。

金钱、房子、物价,工作……这些高考时不需要考虑的东西,如今都一股脑地压在了他身上。他整个人都变得特别悲观和颓废:

  • “高考留给我的没有乐趣,没有钻研的快乐,只有痛苦,所以不想考研了,高中学够了。”

  • “我现在的状态跟水豚差不多,活着挺好,死了也没事。”

所以你看,教育若单纯以考试为目的,把成绩当作唯一的考核标准,养出的孩子或许可以赢了高考,却赢不了未来的大考。

因为疯狂刷题式鸡娃,往往只能鸡出一个:无目标,无梦想,无动力的空心孩子。

他们哪怕考上名校,大多数还是没有好的发展,最终又会被打回社会底层。

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贺岭峰也曾对自己的女儿寄予厚望。

他跟所有普通父母一样,为女儿规划最好的人生,让女儿读最好的幼儿园,上全区最好的小学。

结果,因为同学太卷,女儿哪怕拼尽全力,仍被同学吊打,自信心严重受损。

当时,贺岭峰却觉得女儿成绩不行是家长做得不够,便想方设法给女儿请家教,甚至盯着女儿写作业到后半夜。

可女儿不仅成绩没有提上来,反而陷入痛苦的境地无法自拔。

有一次坐校车去学校,女儿甚至很想从校车上直接跳下来。

得知了这些事后,贺岭峰特别后悔。

他开始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再执着女儿的成绩,而是选择尊重女儿的天性,去挖掘女儿的优势。

结果发现,女儿虽然不擅长学习,但很爱看漫画,擅长画漫画。

有一年寒假,女儿在网上看上了一部日本动漫,便一口气刷了200多集。

当时,那部动画片更得慢,周二出原版,周四出中文字幕版。

女儿便在追剧的同时,加入了同龄人的动漫群,和爱好者讨论起剧情。

兴致上来后,女儿甚至开始自己写同人文,没想到一个暑假就写了4万字。

换作一般家长,看到女儿这样“不务正业”,可能早就急得跳脚了。

但贺岭峰却对女儿展现出来的绘画、写作和外语天赋大加赞赏,鼓励她坚持爱好。

所以他女儿虽然成绩一般,却因为爱看漫画,自学了日语,还创作了不少漫画合集。

在高中时,就能先后在两家高手如云的日本动漫公司实习,甚至,只实习了一个月,就能独立承担项目,成为主创。

高中毕业后,还成功收到了7个大学的offer。

现如今,女儿就靠两样本事生存,一个是日语,一个是画动漫。

所以你看,奔着“好成绩、考第一”的标准卷孩子,只会将一个个原本个性鲜明、才华独特的孩子,培养成流水线上批量打造出来的产品。

他们可能得到了分数,却丢失了自我;考进了名校,却没有了热情。

而用心挖掘孩子,尽早规划,因材施教,发挥优势,孩子就会有长处,有动力,有方向,就能在人生路上决胜千里。

而这就是“优势教养”。

别内卷,别焦虑,尽早帮孩子找到他的优势,孩子才能在自己的赛道上发光发热。

有句话说得好:

“孩子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强点和弱点,一旦找到最佳点,使智能得到充分地拓展,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内在优势。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好“优势教养”呢?

这个工具就是——SIGN模型,优势理论创始人马库斯·白金汉提出的,他发现,孩子的潜能,就隐藏在下面这4个信号背后,符合得越多,越能经过刻意练习发展成为优势。

S—success:自我效能感强,孩子轻易能做到。

孩子对做这件事情很有信心,不太费劲就可以做得很好。

比如,有的孩子就是画什么像什么,有的孩子则朗诵绘声绘色,音色洪亮等。

I—instinct:自主感强,孩子自己想做。

兴趣的美妙之处就在于,你不需要刻意去教,孩子的热爱会带着他去一遍遍尝试。

比如,有的孩子喜欢捏彩泥,就一做一晚上;有的孩子听见音乐就要跟着起舞。

别人觉得无趣至极的事情,他却乐此不疲,那本身就是一种才干。

G—grow:成就感强,学得快。

有些领域一接触,孩子就比其他人进步更快一些,学得最快,掌握得好,感觉很有成就感。

比如,同样是做手工,有的孩子看了一遍,花了一会儿的工夫就完成了,而有的孩子看了三四遍,花了1个小时才做好。

N—need:满足感强,反馈良好。

满足就是就算做完某件事之后感到疲劳和困倦,依然会有满足感,能够感受到“我乐”。

正如杨丽萍曾说“跳舞就是跳舞最好的回报”,描述的就是这种感受。

这种只享受过程本身的事,背后就是潜能的信号。

1. 注重过程而非结果

谷爱凌母亲在分享教育经验时,说过一句话:

鼓励享受过程,而非关注结果。

因为热爱,才能专注。

因为专注,所以才容易出成果。

谷爱凌就是在妈妈鼓励下,特别享受滑雪过程,所以一直保有对滑雪的兴趣和热情,这才不断突破自我,把热爱变成了优势。

所以,想要孩子做出成绩,就别一开始就拿终极目标要求孩子,只要兴趣在,孩子很多技能就可以不断精进。

2. 提供脚手架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最近发展区”。

说的是,每个孩子自己现有的水平,和他得到一定指导之后能够获得的潜力之间,存在一个最近发展区。

如果父母能够着眼于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为孩子提供有一定难度的内容,并在孩子需要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就能够帮助孩子超越这个最近发展区,达到下一个发展水平。

比如,孩子八百米跑要3分钟,但他的潜力可以2分30秒完成。

为了让孩子有更高的成就,我们可以这样搭脚手架:

一旦孩子突破成功,他的胜任感就会增强,更有信心和动力去尝试更大的挑战。

3. 给予正向反馈

为什么孩子喜欢玩手机游戏,一玩就上瘾停不下来呢?因为,每按一个键都会有正向反馈。

而练习时,孩子觉得痛苦的原因,就是没有出现及时的正向反馈。

所以,父母不妨在培养孩子技能时,多给孩子“捧场”,多激励孩子,给予正向反馈。

比如,及时肯定孩子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对孩子的努力、坚持等进行真诚的夸奖。

这些细小的正向反馈,会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让孩子一步步变优秀。

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曾说:

“每一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只是表现出的方向不同,父母要了解孩子的智能优势,才能将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

好的教育,从来不是把孩子塑造成父母想要的样子,而是帮助孩子把他的优点发挥到极致。

所以,从今天起,请放大自己的格局,跳出盲目跟风的陷阱,摒弃刷题式的鸡娃,看见孩子的天赋,及早规划。

反对 0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